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年代文里的炮灰真千金第6节(1 / 2)





  就算这个时候的孩子再早熟,也不可能有那样的眼神。

  而且,萧宝珍吃东西很讲究,生活上也很讲究,就像假千金家人说的那样,萧宝珍天生就带着贵气。

  但萧玖不那么认为,萧宝珍的家人都是地道的农村人,几辈子都在土里刨食,见过最有牌面的人就是原主的爹娘。

  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养出一个做什么都要讲究的孩子呢,如果这个孩子上了学,接触过不同的人,那还有可能,可这个孩子从小就这样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反正,萧玖是不相信小说里写的假千金是意外之下知道自己的身世,然后选择下乡的。

  话说,萧宝珍下乡的地方该不会就是她家那块吧?

  “娘,我领妹妹出去走走,不走远。”

  “行,走走就回来,马上吃饭了。”

  “知道了。”

  萧玖被铁蛋带着去大队里溜达了,这孩子真的是活力十足啊,山上跑来跑去这么久,还能到处霍霍。

  被萧玖惦记的假千金萧宝珍摸着自己房间的碎花窗帘,看着房间一应俱全的梳妆台,大衣柜,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

  这样的笑容在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脸上有些诡异的违和。

  就像萧玖猜测的那样,萧宝珍这个人有问题,她是重生的。

  前世的萧宝珍,不,那时候她叫萧大丫,萧宝珍不是她的名字,而是那个让她羡慕嫉妒了一辈子的人的名字。

  那时候她的家人傻乎乎的为别人养着女儿,人家来找后又巴巴的把人交出去,结果呢,只得到了几声不值钱的谢谢。

  养萧宝珍给的谢礼早在之前的三年里造了房子,买了家什,等萧宝珍走后,他们一家人用完了那些钱,就开始了艰难地生活。

  开头几年是饥荒,后头几年是物资匮乏,出行不便。

  她从小为家里忙里忙外,到了年纪就像男人一样下地挣工分。

  和所有的农村姑娘一样,后来嫁了人,一辈子吵吵嚷嚷,忙忙碌碌的,人生一眼就看到了头。

  那时候,她总是在想,萧宝珍现在是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

  她肯定也过得不好,不然为什么不接济家里?

  要么就是没良心,萧宝珍是被她爹娘好吃好喝养到三岁的,养恩大过天,她就是个白眼狼。

  她也不想想,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小时候的记忆呢,而萧建军夫妻都认为自己给的钱足够报答萧家把孩子养大还有的多了,自然不会继续给钱。

  但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也会根据情况,往萧家寄一些吃用的东西,帮他们度过难关,只是她作为不那么受重视的女儿不知道罢了。

  第7章 重生的萧宝珍

  她是在很久很久以后再一次见到了萧宝珍的,那时候,她已经四十多了,已经2000年后了吧,大家的生活都好了起来。

  她儿子媳妇结婚好几年一直没孩子,一家人攒了很久的钱,到京城的医院去做检查。

  她是在医院的走廊里听到有人喊“萧宝珍”,下意识看过去的,应声的那个女人烫着大波浪,穿着明显很贵的衣服,脸上是没有阴霾的笑容。

  喊她的是她的大学同学,她们几年没联系了,重新相遇,自然要寒暄一番的。

  后来,她找机会跟萧宝珍的同学打听了一下,原来那个萧宝珍竟然是师长家的千金!

  听说小时候被养在乡下,很吃了些苦头,师长和夫人很心疼她。

  他们家就她一个孩子,什么好的都捧到她面前,她的丈夫家世也很了不得,还是他们大院里有名的高岭之花。

  她几乎能确定这个萧宝珍就是小时候在她家里养了几年的萧宝珍,那时候她还很小,没有多少记忆,但是家里总是会三五不时地提起这位千金小姐,她的家人也以养过她为荣。

  几十年后,她爹都老掉牙了,还把这件事情作为吹嘘的资本呢,她也就把这个人深深记在了心里。

  她那时候对萧宝珍是嫉恨的,她既然过得这么好,为什么一点也不记恩,最困难的那几年为什么不接济她家?

  她们是一样的年纪啊,她看着卫生间镜子里憔悴苍老的中年女人,因为长年的操劳,她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想起刚刚看到的那个风韵犹存的女人,她的心不可抑制的疼了起来。

  后来,她就没了知觉,没想到再醒来,回到了刚出生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开始。

  她从会说话起就开始给父母洗脑,让他们认定,把萧宝珍送回去,除了一开始的报酬,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然后又表现得很聪明懂事,对父母也体贴,又用前世知道的消息,让父母挖到了一根金条,让父母对她深信不疑,更加偏爱。

  最后引导着父母发现她和真正的萧宝珍是同样的年纪,只要家里人不说,别人是分辨不出什么的。

  就这样,她有了名字,“萧宝珍”,当家人开始这么叫她的时候,她就会怜悯地看着真正的萧宝珍,现在叫萧大丫的女孩子。

  她是志得意满的,她的人生从拥有了这个名字开始就注定不一样了。

  萧宝珍露出了乖巧的笑容,下楼和父母吃饭,没错,在农村一大家子挤在黄泥糊的房子里的时候,她已经在这干净整洁的军区大院里住进了二层楼,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

  “宝珍,过来吃饭了。”林凝婳摆好碗筷,看到女儿从楼上下来,忙喊她吃饭。

  不知道为什么,她对这个女儿总是觉得亲近不起来,而且,她觉得这个孩子眼里的打量和算计,让她很不喜欢。

  但是,这是她和爱人唯一的孩子,她觉得是自己想多了,还是很愿意好好照顾她,教育她的。

  她知道农村的人没有很多见识,不会教孩子,可能是孩子在农村沾染了不好的习气的缘故。

  她没有看不起农村人的意思,她很感激老乡帮她把孩子养这么大,也让去接孩子的勤务兵带了些钱票给老乡,作为这几年照顾孩子的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