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丧夫后,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第85节(1 / 2)





  两人聊了一会儿,南陵伯夫人忽然凑近唐书仪,小声道:“有个事儿你肯定没听说。”

  唐书仪一听就知道是有八卦,她也凑近南陵伯夫人几分,问:“什么事儿?”

  “童家你知道吧?”南陵伯夫人问。

  唐书仪想了想说:“观文殿大学士童大人家?”

  南陵伯夫人点头,然后道:“这童大人有个嫡亲的兄弟童二老爷,十多年前谋了个外放,上任的路上遇到劫匪,一家人都没了。这事儿你应该听说了。”

  唐书仪嗯了一声,她也不知道前身有没有听说过,不过这不重要。她问:“然后呢?”

  “因为那事儿,老童大人还一病不起,险些没了。”南陵伯夫人道:“谁知前些日子,他们找到了这童二老爷的儿子。”

  唐书仪点了下头,“然后呢?”

  “你知道这童二老爷的儿子,这些年一直生活在哪里吗?”南陵伯夫人也没等唐书仪答,直接给了答案,“生活在崇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这可真是的,那童家老夫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崇光寺上香,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发现自己的孙子就在寺里呢?”

  而唐书仪听到小和尚三个字,脑子里冒出一个人---常净。

  不会这么巧吧?

  ps:常净:当初原书女主吴静云在崇光寺里,想设计萧玉宸和她继妹吴静姝那那啥,但是萧玉宸没有中招,吴静云就设计了常净和尚和吴静姝。

  第171章 人性有时候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唐书仪心里正在想着不会这么巧吧,就听南陵伯夫人道:“孩子找到了也不是多稀奇的事儿,但这孩子一回来,就说吴家人要杀他,就是你家玉宸曾经定亲的那个吴家。”

  唐书仪:“……”

  还真是这么巧啊!

  “得亏你家玉宸跟吴家那个丫头退亲了,那吴家可真不是什么好人家。”南陵伯夫人又道。

  唐书仪听出了她这话里有话,问:“吴家也有新鲜事儿?”

  南陵伯夫人喝了口茶,道:“你家玉宸不是与那吴二小姐退亲了吗?”

  唐书仪:“嗯嗯。”

  “为什么退亲啊?可别跟我说是八字不合。”南陵伯夫人忽然说。

  唐书仪笑而不语,南陵伯夫人知道中间应该有什么不可说的,就没有再问,而是接着说:“这吴二小姐跟你家玉宸退亲后没多长时间,就跟他表哥张五公子勾搭上了。现在张五公子闹着要跟赵家大姑娘退亲呢。你说这不是祸害人吗?”

  唐书仪端起杯子喝茶,人世间这些情情爱爱啊,真是作弄人得很。明智人心坚的人还好,不会被它左右,但那些心智不明的人,很容易陷进去。

  何必呢?

  “你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唐书仪问南陵伯夫人。

  南陵伯夫人:“张五公子要与赵大小姐退亲,人家赵家也不是吃素的,不能无缘无故地让自家的姑娘污了名声,就把吴二小姐与张五公子之间的事儿说出来了。这事儿上京的很多人都知道了,你天天忙,估计没注意。”

  唐书仪点头,“确实没有注意,以后有什么新鲜事儿你跟我说。”

  听八卦这种事儿,是个女人都爱。

  南陵伯夫人自然没有不应的,唐书仪又跟她说:“会馆装饰好了,回头约上我大嫂二嫂,一起去会馆打马吊。”

  南陵伯夫人马上说好,同时还说:“我再叫上几个熟识的人,到时候多开两桌。”

  她这么做自然是为了给会馆拉客,唐书仪明白,笑着道:“那我先谢你了。”

  南陵伯夫人摆手说不用,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南陵伯夫人就走了。她刚走没一会儿,赵管家就送来一个帖子,唐书仪打开一看,落款是童家大夫人,说是明日来拜访。

  刚听了他们的八卦,明天就能见到人了。唐书仪大致猜到童家人要来做什么,无非还是崇光寺那件事情。

  “回他们说,明日我扫榻相迎。”唐书仪道。

  赵管家应了一声走了,唐书仪跟翠竹翠云说:“吴国良怎么都不会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和尚,竟然是二品大员的侄子。所以说,一个孩子没教好,能毁了一个家的前途。”

  可不就是毁了一个家的前途。吴家只有吴国良一人当官,之前的事情让他不能再晋升了,这一次估计要官位不保啊!

  这都跟她没有关系,唐书仪担心的是吴静云狗急了跳墙。吴国良若是丢了官,吴静云一个平民之女,即使张老夫人再疼她,也没办法名正言顺地嫁给张五公子。

  所以,吴静云势必要保住吴国良的官?怎么保?怕的是吴静云用永宁侯府的秘密,跟别人进行利益交换。

  吴静云是重生的,别的事情唐书仪不知道她知不知道,但她是肯定知道,老侯爷曾经的妻子还没死,且有个很出息的孙子的事情。若是有人利用他跟侯府作对,就又是一出麻烦事儿。

  想了想,他让人又把赵管家叫过来,跟他吩咐:“你去查一查方大儒身边,有没有一个姓萧的学子。”

  赵管家一惊,“是老侯爷之前的…”

  唐书仪点了下头,“我也只是听说,你先去查一查,若是有这么个人,不要声张。”

  赵管家连忙点头,然后又欲言又止,若真是老侯爷之前妻子那一房的人,还真是个麻烦事儿。

  唐书仪知道他想得什么,摆手道:“无事,我有安排。”

  赵管家见她这样说放了些心,赶忙出去调查了。他一向效率高,且这件事又不难查,晚膳前就有了结果。

  他跟唐书仪回禀道:“两三个月前,有位姓萧的学子,拿着书信找到了方大儒。方大儒考教了他学问后,很是喜欢,就引荐他入了上林书院,亲自教导。这位学子叫萧易元,跟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堂弟叫萧易生。据说,两人从南疆千里迢迢过来的。”

  唐书仪嗯了一声,“怪不得一直没找到,南疆那么远的地方,如何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