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1 / 2)





  淡黄色的木料,玻璃罩面,虽然是周全贵店里之前淘汰下来的,但看上去并不旧,起码有九成新,摆在屋里后,李秀琴拿毛巾擦了又擦,宝贝的很。

  “这几个柜子花钱买也得不少钱吧?”

  “那可不,木头是好料子,玻璃还得另花钱呢。”

  “那咱们可得好好谢谢人家,不能让人白帮了这么些忙。”

  夏志民同意妻子的想法,但他也知道,周全贵的帮忙是真心实意的,不求什么回报,毕竟是一起长大的情分,太客套了对方反而不高兴。

  隔天夏志民去县城进货时,姐妹四个在家布置小店,夏琳把她最喜欢的几张明星海报贡献了出来,有小虎队、黎明和周慧敏。

  “小琳,这几张海报你不是平时都舍不得让人碰的吗?”

  “我再过两天就要走了,这些海报带着也不方便,就让‘他们’代替我陪着你们,保佑咱们家的小店红红火火,每天都有赚不完的钱。”

  “那咱们应该贴几张财神,贴明星海报也没用的吧?”

  夏琳作势要撕夏雯的嘴,夏雯叫着躲到了大姐身后,夏禾无奈的帮小妹拦住了夏琳。

  “好了,别闹了,抓紧时间干活,你们看小清一直在那做招牌,不像你们总是吵来吵去的。”

  夏琳夏雯听大姐这么一说,都跑过去看夏清做招牌去了,夏清以前学过素描,让夏志民找了一块木板,先用铅笔画了底稿,再用刷子刷漆,黄底黑框红色,“夏家小卖部”五个字异常显眼,挂在店外的墙上,只要不近视的,十米二十米远都能看见。

  “三姐,你这招牌画的真好看,这字好像在木板上立起来了一样。”

  这是夏清特意画的阴影特效,别看就写了五个字,但没有一定的功底也是画不出来的。

  夏禾和夏琳看着也很喜欢,夏琳感慨的说,“没想到我去学校之前还能等到咱家小店开张,‘夏家小卖部’,这名字太好了。”

  “谁说不是呢,这说明咱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不提小卖部日后的生意如何,父母观念的改变才是最令人欣喜的。

  在一阵鞭炮声中,夏家的小卖部开业,开业当天光顾的客人送鸡蛋三只,水柳村的村民们全跑来凑热闹,店里不仅卖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糖、盐、酱油、洗衣粉、肥皂等,也要孩子爱吃的零食,称重的饼干、瓜子、水果糖、大大卷、蜜饯等,还有男人们喜欢的烟和酒。

  “奶奶我想吃饼干,你给我买吧。”

  “家里洗衣粉用完了,我买袋洗衣粉吧。”

  “妈,我要这个大大卷,电视上老放,你给我买一卷吧。”

  购物即送鸡蛋,那些精明的一家人轮番上阵,你买盐他买酱油另一个买肥皂,付三次钱就能有九个鸡蛋,按一角五一只算也有一块三毛五呢。

  小卖部生意忙的热火朝天,夏禾收钱,夏琳、夏清拿东西、算钱,夏雯帮着李秀琴分鸡蛋,夏志民呢,专门在门口给老爷们散烟、唠嗑。

  “这店开的不错,有模有样,我之前也有这想法,还没成行呢倒让你小子抢了先。”

  夏志民呵呵一笑,“你脑子活,再想想其他发财的路子,我是个笨人,大买卖干不了,只能干些小买卖。”

  相熟的揶揄道,“不小哦,现在咱们也要喊你夏老板喽。”

  刘春萍听着隔壁院的动静,心里又酸又气又恨,没想到夏老二还真把小卖部开起来了,生意还这么好,得挣多少钱啊!

  要说位置好,他们家就在隔壁,也是非常适合开店的位置,中午吃饭的时候,刚开口跟丈夫夏志军说了一句,夏志军就让她闭嘴,骂道,“你还有脸没有?你好意思抢人家生意我还没脸见人呢,这会儿心痒痒早干嘛去了!”

  刘春萍闷着声不敢说话,自从上次的事,丈夫的气一直没消,两儿子也怪她多嘴,她在这个家里是越发没地位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支持哦,留评的宝宝们有小红包回馈,爱你们,么么哒~

  第10章

  小卖部早上八点零八分开业,一直忙到十二点多才消停,店里没安电风扇,夏家的人热的满头大汗。

  “天呐,真是累死了,饿的前胸贴后背。”

  “幸好知道今天没时间做饭,早上多做了半锅粥,咱们就着小菜先将就着吃吧。”

  夏清的提议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李秀琴让他们先去吃,自己得留在店里算账,看看今天一个早上到底卖了多少钱。

  “妈,我跟你一起算吧,心里惦记着事饭也吃不下去。”

  夏禾留下跟李秀琴一起算账,夏清拉着夏琳回后院,准备把饭挪到小店吃,夏志民太热,打了井水在院子里冲凉,只有夏雯一人闲着,夏清让她摘两根嫩黄瓜,准备弄个新鲜的拍黄瓜。

  “你说咱们今天上午生意怎么样?能卖到一百块钱吗?”

  夏琳边盛粥边问夏清,之所以把一百块作为标准,是因为一百块钱在夏琳眼里是挺多的钱。

  小卖部的前期投入包括建房、工人伙食和工钱、货款、鸡蛋,总共花了一千三百六十五块,这还是在节约货架的基础上。

  “我觉得不止,那么多人呢,怎么也有一百五吧。”

  夏清不仅帮着拿货,还进行了盘点,大致算了价格,是超过一百五的。

  店内,李秀琴跟夏禾一点点计算着毛票、硬币,一分一毛一块两块的叠加着。

  “八十一块二毛,八十一块七毛,八十一块七毛五……”

  等夏清、夏琳端着一盆粥,拿着碗筷和小菜到店里时,两人还没算好账呢。

  “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四,一百六十九……”

  幸好毛票、硬币之类的已经提前算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大点的纸币,夏清她们怕影响她们,不说话,放下东西后围过去看,跟着后面一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