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女桂芝第96节(1 / 2)





  忙放下账本迎了出来,寒暄落座后,他直言问道,

  “贤侄既然肯来这一趟,那就是愿意合作,不知那价钱可有了底?”

  “孙叔,这是我的报价。”

  田树满把自己那本样品册子拿出来,又把自己写好的报价单一起推给他,

  “大中小三种都有,孙叔你看一下。”

  两人都心知肚明,这些样式孙成高价买来后都找人剪过,最低价都心里有数,他有求于人在先,也没有死压价,只略微改动了几个,田树满看过点头,

  “不知孙叔是怎么个要货法?”

  “我这边每样存货都有百张,哪种卖到十张就要上新货,”

  孙老板把自己的要货方式简单解释一二,

  “今年最好卖的是这‘早生贵子’‘鸳鸯璧合’,寓意好图案也简洁明了,每月都能出货百余张,咱们初次合作,这两样我先放给贤侄做,每月你选个日子给我送货,如有变动我会捎信于你。”

  这两个图案本就是出自田树满的手,谁想兜转过来好像还占了人家的便宜似的,田树满脸上自然并无喜意,但他也不会就此去翻账,而是道,

  “孙叔,既然是长久合作,这两个图案太少了,我既然找了人来做活,还需笼络住人,这简单的红双喜能否放一部分给我。”

  孙成听了心下一惊,这田家大郎对自己这行懂的不少啊,要知道不管你花样如何繁多,这基础的最简单的红囍字都是用的最多的,随着国家安定,百姓嫁娶也越来越讲排场,各色嫁妆哪样不贴个红喜字,孙记铺子卖的价格比自己买红纸回去剪都划算。

  “你这两个图案都是大幅,边角料剩下剪的囍字我都全收,不瞒贤侄,这简单的囍字有几个熟练的妇人常年不断,这价钱已经压的极低,并不划算的。”

  他说的倒也在理,但速度是练出来的,田树满没坚持说自己一定要,而是转而问道,

  “不知孙叔能否把铺子里最简单的红喜字给我一观?”

  第83章 市场反应  出了孙记杂货铺

  双喜字的由来就是偶然为之, 一个个喜字的剪纸摆到了一起偶然有人发现两个喜摆在一起更匀称寓意也好,这双喜字就慢慢流行了起来, 又因为喜字的特性,剪纸都是方方正正的一个样式,看起来端庄大气!

  田树满挨着看过这大大小小的双喜后把自己带来的一张双喜剪纸在孙成面前展开,

  “孙叔,且看我这字如何?”

  这是一幅楷书手写双喜字,简简单单无任何花纹点缀,孙成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剪纸,剪纸虽然看不出笔墨展现出的风骨, 却比那规整的喜字要别致多了, 脑筋灵活的他当下就看直了眼,没有任何犹豫的同意了,

  “却是好字!就照这个大中小三种尺寸先各来一百张。”

  田树满把这张剪纸又收了起来,不客气的提出自己的条件。

  “孙叔, 咱先说好, 以后这个样式由我来提供, 你不可再交给他人。”

  “可以!”

  孙成没啥犹豫的应了下来,老花样他已经有固定的人手,冷不丁分出去会影响他这个稳定下来的圈子,京城工钱一年比一年高, 赚钱的门路越来越多,你这里的活不够人家干的,时间长了这些妇人会另谋干活的路子, 他找田树满也是因为自家买卖一年比一年红火,城外来他这里租轿子的,买结婚用品的越来越多, 已经人手紧张才往外寻找人手的,断不会影响自己现在好不容易收拢住的人手。

  “等我年后过了上元节开始供货。”

  能达成这个条件,田树满觉得差不多就准备告辞了,至于以后能卖多还是卖少,等年后要看这位孙叔的诚意了。

  “贤侄且慢”

  孙成喊住了他,

  “年前成亲的人家不少,剪纸这一年都没有啥新花样了,你能不能先出两种新样式应付一下。”

  这才是他请田树满的真正目的,京里贵人腊月成亲的人家很多,都在等新花样。

  “这个?”

  田树满不想接,

  “年前我这边全力要卖过年的画纸儿,实在没空。”

  “你那五子夺莲和麒麟送子我帮你各卖一百张,只要你出了新图样就要一百张,以后这图样也都给贤侄来做。”

  孙成是个标准的商人,把每一个赚钱的机会都不放过,本就早看上了人家的画纸儿,此时说的却好像帮了人家的忙一样。

  重心放在画纸儿上面的田树满应了下来,

  “那我试试看,多了不敢说,一张两张的先帮孙叔应付这个年关。”

  …

  出了孙记杂货铺,太阳已经只剩了半边脸,到了舅舅家就只剩落日的余晖了,晚饭后,杜薇薇听说田树满要出新样子时自告奋勇,

  “大表哥,我有现成的样子,你要不要看看?”

  杜薇薇擅长刺绣,以前年龄小的原因,桂芝又是外行没觉出什么不同,可自从晓红表姑提醒之后,她对薇薇表姑的刺绣上了心,看过她的绣花棚子才惊觉上面的花样都是她自己画的,时下刺绣的精品大都是描摹出底样,再施以五彩针线赋予其灵动色彩,而杜薇薇嫌描摹太麻烦,都是照着样子临摹个底样,那彩色针线也随心所欲的很。

  原来这一辈的天分是被表姑继承了吗?桂芝惊觉的感叹,她把这个大发现说出来后,杜薇薇多了一个教她绘画的女先生,以往她只有一个教刺绣的师傅隔三差五来给她上半天课,那时杜明辉一家生活颇为拮据,他公务不繁忙就自己教儿女读书识字,等到了大理寺后才把儿子送到书院读书,时下达官贵人家的小娘子未出阁前都学琴棋书画,他以前请不起先生教,现在女儿既然有绘画的天赋,他就听同僚的推荐寻了个女先生。

  杜薇薇的闺蜜圈子从这时候才开始扩大,女先生偶尔还会把女弟子们集中起来教写生,渐渐的这些同龄的小娘子们因先生的原因形成了一个新的圈子,不光交流画画,还会交流绣品、剪纸以及时下流行的织毛衣…

  杜薇薇本就喜欢剪纸,每年大表哥卖的剪纸里面都有她的作品,今年大表哥不画新花样了,她闲着无聊时就自己剪了几张新的。

  见大表哥点头,杜薇薇就跑回自己的房间拎了个纸袋子过来,这种大号的信封袋都是桂芝糊的,家里纸样子多,她就把这文件袋给糊了出来,到京城时顺手送了表姑几个,爱收纳的杜薇薇太喜欢这纸袋子了,熟练的把纸袋子上面的线圈绕一绕,里面的几张对折的剪纸都倒了出来,桂芝一打开就笑,

  “表姑,你前段时间是不是画的都是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