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章(2 / 2)


  李太太冷笑:“不敢?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是你不敢做的?我做娘的一片心只是为着你着想。前些日子顶着被吴家打脸的那些话,好不容易的求着吴老爷答应了你和他女儿的亲事,结果你就一句,儿子现下还小,不想考虑婚事,就把娘的这一片苦心给推到了十万八千里外。今日倒更好了,那个小崽子掉到了水里,那是他自己的事,左右那温泉池子又不深,他自己不会爬了上来?再不济周边也有的是奴仆,自然是会下去将他捞起来。要你逞得什么英雄?这要是传了出去,还不得教那个贱-人怎么笑话我呢。哦,你再千方百计的不待见我又能怎么样呢?见着你儿子不还是把我的儿子当做亲弟弟看待了?”

  她这一顿海骂完,李见贤没有做声,只是眉头却是微微的皱了起来。

  而李太太见着他不说话,又是一顿骂。末了可能是觉得对着这样站在那里不言不语,就跟一截木头似的李见贤骂得没有意思,也有可能是骂得累了,她扔下了一句你自己好好的想一想这句话之后,终于是转身走人了。

  而李见贤依然是木然的站在那里半晌没有动静。

  小厮鹤云推门进来,手中朱漆描金托盘里放着一碗姜汤,见着自家少爷这副模样站在那里,一时之间竟是有些不敢上前。

  “少爷,”片刻之后,他才轻声的提醒了一句,“姜汤拿来了。您要不要趁热喝?”

  李见贤抬眼看了他一眼,随后目光就移到了托盘里的那碗姜汤上。

  “拿来吧。”

  鹤云答应了一声,将托盘放在了桌上,而后双手捧起了姜汤递了过去。

  李见贤伸手接了过来,也不迟疑,抬头便一气喝干了。

  喉咙里顿时火辣辣一片,连带着胸腔里的那颗心都像是被这姜汤给浇到了一般,火辣辣的就抽抽了起来。

  他在想,为什么大家就不能活得轻松一些,非要这么每日的斗得跟个乌眼鸡似的?

  这样的家,他实在是有些待不下去了。

  而次日,他禀明过了李老爷,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带着随身小厮鹤云去了他家店铺外地的分号,彻底的弃文从商去了。

  李太太是在他离开了之后才晓得的。当时有李见贤院子里的丫鬟去他屋子里打扫,见得桌上有一封书信,写明了给李太太的,那丫鬟不敢怠慢,忙就送了过来。

  信里无非也就寥寥的几句话,写着儿子不孝,去外地店铺里学习做生意去了,让李太太在家里多保重之类的话。

  李太太一看完这封信,只觉得怒火中烧,立时就咬牙切齿的将这封信给扯了个稀巴烂。

  这样不给她长脸的儿子,当初她到底是怎么生下来的?

  而这边厢,林太太正在琢磨着到底要不要给林老爷写封信。

  原来林太太那日自打从李太太那里回来之后,就一直是坐卧不安的。

  中间她曾将鬓发斑白的李掌柜叫了过来,先是寒暄了一阵子,问了他最近身体如何,家中一切可好,而后话题便慢慢的移到了他那个跟随着林老爷去的儿子,问着他这些年在京城里过得怎么样,可是有写信来,再是旁敲侧击的问着林老爷现下在京城里是个什么情况。

  李掌柜是打小就跟着林老太爷做学徒的,从着一个小地方出来的人,成了今日掌管着林家偌大绸缎铺子,行动处就呼风唤雨。这样的人,早就是混成了个人精了。

  早在林太太叫了他过来,东扯西聊的问着他的身体好不好的时候,他就知晓,林太太这是想问林老爷在京城里的情况呢。

  就林太太和林老爷之间的那点事,他自然是门儿清的。毕竟当年林老太爷给林老爷说亲的时候,给李家的那一百两银子还是他跑腿送过去的呢。

  “太太,”李掌柜坐在绣墩上,眯着一双老眼昏花的眼说着,“犬子得老爷的提携,去了京城那样的繁华之地,我们一家人时时刻刻都念着老爷和太太的好呢。前几日我的老伴儿还说,要去寺庙里给老爷和太太立个长生牌位,以后初一十五的都吃素,为老爷和太太祈福的。”

  “啊,你们有心了。”林太太心不在焉的敷衍着。

  接下来李掌柜又是东拉西扯的说了不少事,最后终于是说到了林老爷的身上。

  “太太,前几日犬子来了一封信,说是现下京城里的那个铺子也不怎么样儿,老爷有一日还和他商议着,要不要把那个铺子关了,回济南府来。”

  林太太一听,双眼立时就透出了光亮来。

  “老爷真个这样说了?可有说到底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掌柜摇了摇头:“这个犬子倒没有说。想来便是那铺子不开了,也有好多事情要处理的。我估摸着,怎么着也得要个一两个月才回来的罢。”

  一两个月之后林老爷就会回来?

  林太太的心中瞬间升起无穷的希望。

  ☆、第42章 西席先生

  只是到最后林老爷回来的时候压根就不是一两个月的事了,而是两年之后的事。

  这两年中,林太太自己是拉不下脸面写信去问林老爷到底几时会回来,所以便只能不时的就催促着李掌柜写信去问着他儿子了。

  在这么一问一答中,两年的时光就这么悄然而过了。

  转眼又是一年紫燕绕梁,春光烂漫之时。

  林承志新近让小厮在后花园里悄悄的扎了个秋千架子,想着要给他娘和他大姐二姐一个惊喜。

  等到秋千架子扎好了,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他便请了林太太和林琼玉,林琼萱来花园。

  粉白杏花之下,一架虽简陋,但也不失有趣的秋千架子就静静的立在那。

  林承志这时便适时的表现出了自己的一番孝心:“娘,大姐,二姐,这春日里人最容易犯困的了,我见着你们一日到晚的只是在屋子里睡觉,心里都替你们着急。于是我就让小厮扎了这个秋千架子,你们没事的时候过来玩耍一番,不是比整日的在屋子里睡觉来的好?”

  林太太不消说,听了他这一番话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的,不住的说着我的志哥儿最孝顺,还是最疼娘了之类的话。

  林琼萱在一旁静静的笑着,没有说话,但看得出来,她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

  独有林琼玉,在一旁撇了撇嘴,对着林太太就笑道:“娘,你道弟弟为什么忽然的就这么孝顺了?”

  林太太也笑着说道:“是呢。正不晓得是什么缘故。”

  林承志在旁忙道:“娘,你听二姐瞎说。儿子孝顺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还能有什么缘故。”

  林琼玉笑着看了他一眼,见后者在林太太身后杀鸡抹脖的,急得面上都黄了,求着她不要说。

  林琼玉熟若无睹似的,依然是笑着对林太太说道:“娘,前几日先生给我们讲孟子,而后让我们就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做篇文章。我和大姐是不消说的,老老实实的各自做了一篇文章交了上去,可你猜弟弟当时做什么去了?他竟然是跑花园里的香樟树上掏雀儿去了。先生当时自然是气得要不的,手里拿着戒尺就赶了过去,在树底下守着,放话说是只等弟弟从树上下来了,那就是拿戒尺狠狠的打一顿手掌心。而弟弟也是个胆子大的,坐在树上就是不下来,和先生大眼瞪小眼的,口中还嘲笑先生说是,先生,现下这样,可不就是学生在上,先生在下了?只把先生当时气得脸都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