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1节(2 / 2)


  福妞今天可是一直跟着贺帅的啊,连眼睛都没眨过的暗暗跟着。

  但是,她怎么自始至终,怎么就没见过邮票的影子呢?

  而且,现在贺帅被三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围一块儿了,显然,这次贺帅非得被打个半死不可。

  怎么办,贺帅可是哪怕在梦里,福妞也最喜欢的男孩子。

  她得勇敢的跑出去救他,只要她能救了他,从今往后,贺帅绝对不会再像原来那样讨厌她了。

  但是,她都看到贺帅给人捣了一拳头了,可她不敢冲出去,她怕自己要挨打,还怕万一给那几个混混打烂了脸,自己这辈子怕连贺炮那样又粗又笨的男孩子都嫁不到。

  这可怎么办,要不要冲出去,要不要喊人?

  她连邮票都没见着,现在就跑出去,给人打了怎么办?

  福妞转念一想,她现在跑出去算什么事儿啊,她得静静的蹲在墙后面等着,等贺帅被人打伤,最好是打到奄奄一息之后再出去救他,这也,他才会记得自己的恩情啊。

  于是,福妞就又缩起来了。

  但贺大帅是会被人欺负的主儿吗?

  就在福妞以为贺帅得被那几个混混压着打的时候,他突然弯了一下腰,整个人朝着个头最矮的金换冲了过去,整个人扑在金换身上,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搞的,总之,金换伸长了脖子一声嚎叫,等王进义和杨胜宝俩人回过神来一看,贺帅已经没影儿了。

  福妞从墙后面站了起来,不可置信的眨着眼睛:贺帅就这么跑啦?

  说好的九死一生呢,说好的有生命危险呢,他居然就这么跑啦?

  “哎哟哥们,刚才那小子踢到我的卵蛋啦,疼,疼!“金换弯着腰,抱着肚子使劲儿的嚎着。

  王进义啪唧一声把烟头扔到了地上:“哪来的小王八蛋,敢在望京欺负他爷爷,走,咱们追!”

  贺帅并没跑多远。

  毕竟,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跟福妞梦里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福妞梦里,同样是老炮儿搬家,贺帅兄弟上楼,看见杨胜宝在打杨奶奶,于是愤而出手,跟杨胜宝打了一架。

  然后,杨奶奶就给了超生一个荷包。

  但现在的情况是,杨奶奶在吃羊肉汤粉,而贺帅呢,不但跟兄弟们分开了,还发现了几个意图倒卖恐龙蛋的混蛋,他为了保存实力,也不会跟杨胜宝,王进义几个打啊。

  小伙子一溜烟儿的跑着,杨胜宝和王进义几个在后面追着。

  路过羊肉汤粉摊子的时候,贺帅飞一般的跑了过去,又嗖的一下拐个弯子,折回了头:“妈,老炮儿叔!”

  “小帅,你咋在这儿?”老炮儿率先站了起来,问。

  贺帅回头一看,追着他的王进义,杨胜宝那几个,本来就是瞅准了小孩子想欺负的,现在看他找到大人了,尤其老炮儿又粗又黑,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啥也没敢说,骂咧咧的走了。

  小伙子又渴又饿,看大家都在刨汤粉,嗖的跳了进去,还以为自己自制力好得很呢,结果一张嘴口水就流出来了:“妈妈,我也要吃羊肉汤粉,我爸也要吃。”

  得,老炮儿这顿扎扎实实的破费啦。

  又是两碗汤粉呐。

  而这时,杨奶奶饱饱的吃了一碗羊肉汤粉,也该回家啦。

  而且,刚才杨奶奶一直颤巴巴的,胆歪歪的,一副随时要给吓破胆,不敢大声说话的样子。

  没想到吃了一碗羊肉汤粉之后,她突然整个人都变了。

  不但一直惨无人色的脸上有红晕了,而且,嘴巴也咧开着开始笑了,就眼睛,似乎也不花了呢。

  “小孙,谢谢你的汤粉,我至少有十年没吃饱过啦!”杨奶奶笑着说。

  孙师傅指着超生说:“您甭谢我,谢这孩子吧,那汤粉就不是我给你的。”

  谢孩子?

  杨奶奶这时候才注意到超生,回头看她,超生立刻把杨奶奶的荷包递了过去:“喽,奶奶,这些糖纸还给你呀。”

  杨奶奶接过荷包翻开一看,笑的更厉害了:“这可不是什么糖纸,这是俺家的欠条呐,大清国的皇帝给俺打的,得,送你吧,奶啊,不要这东西啦。”

  “大清国的皇帝?你咋不说那是咱们伟大的领袖给你打的欠条,欠你一张大团结,让你能天天吃羊肉呢?”孙师傅揶揄说。

  杨奶奶看超生还想把荷包儿给她,一把握上超生的手,都给超生握疼了:“我说拿着就拿着,你要不拿,你就是跟杨胜宝一样的白眼狼。”

  说着,她还戳了超生一指头。

  这一指头把超生的额头给戳红了,陈月牙多心疼孩子啊,吸了口气,赶忙把闺女搂在怀里了。

  杨奶奶端着一只空缸子,颤危危的出了羊肉汤粉店,深深打了个饱咯,一步三晃的,回家去了。

  超生从荷苞里掏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票子来,递给陈月牙,问说:“妈妈,这个糖纸,真是皇帝欠杨奶奶的钱吗?”

  “谁知道呢,她让你收着你就收着吧,拿回家装起来,别给玩丢了,万一她哪天想要,再还给她。”陈月牙说。

  好吧,超生又把它给装起来了。

  一直悄悄摸摸,鬼鬼祟祟,在寻找机会帮助贺帅的福妞,这时候也跑到羊肉汤粉摊子前了。

  没找着机会救人,得,她得回家去了。

  不过,从汤粉店前经过的时候,福妞偶然扫了一眼超生,顿时仿佛给雷电劈到了一般,差点儿就摔倒在地上了。

  在将来,邮票市场上,有一种人们只是风闻,但几乎很少见的东西,它叫大清龙票。

  是清朝时,皇帝缺钱的时候,问全国各个商号,票号借钱时使用的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