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出夫妻成长实录第263节(2 / 2)


  英国公言语之间突然哽咽了起来,“这哪里能成呢?即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臣知晓,皇后娘娘必定是在等臣去求先帝的,臣就跪在地上求他开恩,但是先帝却摇头,说英国公府即便现在离去,但英国公府却还是有势力在朝堂,会影响陛下,且皇后娘娘聪慧,她一直教养皇太子朔,说不得将来会垂帘听政。”

  “先帝说了很多,但是臣还是不愿意。臣愿意替皇后娘娘去死,也求他网开一面,把皇后废了,或者假死,让世上再无这个人,但陛下还是不愿意。”

  “臣其实当时很是惭愧,因为,先帝爷说出绝无可能的话后,臣其实是妥协了的。臣想着,只要给阿瑶一个全尸就好。”

  皇帝听了感慨,还挺为英国公和皇后心酸的。特别是皇后,她那晚如此信誓旦旦的说英国公会去救她,结果自己的父亲还是抛弃了她。

  英国公道:“这几年里,臣一直不敢去直接面对皇后,就是心里有愧疚,她与陛下种种,无论是看折子和批折子,臣都不愿意去说她。因为,因为臣心中有愧疚,臣总是在想,若不是五皇子当年那一次宫变,阿瑶就已经在坟墓里面了。臣……臣实在是没有资格去说她。”

  皇帝听得又是感慨一阵,“自古两难全,也是难为你了。”

  他倒是没有怀疑英国公,因为英国公说的他都知晓。

  英国公抹抹眼泪,道:“这次的事情之后,又是一群人在那里喊打喊杀,他们在喧闹,臣却沉默了。难道这次,臣还要为了他们再次抛弃女儿一次吗?难道就因为他们的衷心,就要抛弃阿瑶吗?”

  英国公痛哭流涕,“陛下,所以臣私心里,倒是希望他们的女儿有如此境况,看他们还能不能说出杀人的话。”

  又道:“陛下,臣都想过了,臣这次不愿意退,臣不愿意杀皇后,也不想留下骂名,这次弹劾臣和皇后娘娘的有两拨人,一个是宁国公,一个是于翰林。”

  “于翰林是好人,他是真心为了陛下好的,但是宁国公这个人还不如臣呢,他跟臣有仇,教导儿女也没有用,您看看他儿女的那些蠢样,就知道他有多么愚蠢了。”

  “也就是下一代没有长大,能够替代他,不然臣早就想建议陛下把这拎不清的老头打发回去算了。”

  他跪在地上,“臣早就想过了,臣过两三年,也要回老家去,但绝不是现在。”

  皇帝听了这么一番话,回到长乐宫的时候就对皇后道:“多看看你的父亲吧,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皇后:“……”

  但不管怎么说,看皇帝这神色,怕是事情成了。

  作者有话说:

  二更老规矩感谢在2022-08-18 00:00:56~2022-08-18 21:09: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杜若 66瓶;眠去、憬花阴 5瓶;60990775、秦淮晓渡、是00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1章

  更新啦

  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对宁国公有所不满, 他开始不断的对宁国公一系的人发出责难,宁国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真是没有想到陛下会这般信任英国公。

  他如此, 跟他一起弹劾英国公府的于翰林却好端端的,没有受到什么责备。

  不过像于翰林这种忠臣,皇帝虽然给了面子,但是他肯定不会因为皇帝给面子而不再弹劾。

  他甚至准备自己的棺椁了。皇帝得了消息, 整个人都麻了。

  他对皇后说, “如今朕真是骑虎难下。”

  皇后笑着道:“朝臣们如此相逼,陛下为什么还不让臣妾退居后宫, 反而依旧搬着折子来。”

  皇帝愣了愣, 然后道:“……也许是朕觉得你不会害百姓?他们各有各的心思,朕不相信他们。”

  父皇才去世多久,这些人就开始冒头了。皇帝真的一点也不相信他们。

  他道:“即便是于翰林, 他难道就没有一点私心吗?他想要用朕来名垂千古呢。”

  然后叹息,“再说了,这些老臣们敢这般逼迫朕,不就是仗着自己是两朝老臣吗?不就是仗着朕良善不愿意杀害他们吗? ”

  “一不顺心, 就敢成群结队的跪在御书房外, 呼朋唤友,一个个都说是为了朕,为了大秦,那他们要是真是如此,怎么不散尽家财去救济百姓呢? ”

  皇帝对他们很不满意, “这次是你, 下次是什么?要是他们一不顺心如意, 就要以此来要挟朕, 此风长久以往,朕便要被他们约束住了。”

  皇后不曾想,皇帝竟然是这般想的,不过仔细换位思考,皇帝的心思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笑了笑,“原来陛下心中自有沟壑。”

  既然如此,其实就好办多了。皇后并不打算留着于翰林过年,这个老头子实在是迂腐,她之前不敢动他,是因着考虑皇帝不愿意动他,如今知晓其实皇帝也并不喜欢他这种早早为自己买棺木的做法,那就可以动了。

  折邵衣来的时候,她就让折邵衣回去传信给沈怀楠。

  沈怀楠等了几天,便开始筹备了。于翰林这个人是个好人,清官,他一心扑在朝政上,为了天下百姓不顾自己安危做下不少的危险之事,很得百姓爱戴。

  后来年岁大了,先帝便让他回京,在翰林院任职养老,也算是先帝的心腹了。

  他回朝之后,也依旧致力于解决各地的洪涝水旱,当年皇帝跟五皇子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也丝毫不站队。

  如今冒出头来,是实实在在看见来皇后参政带来的危机以及英国公的野心,他上折子皇帝不听,想要拿住英国公的证据,却又拿不住,宁国公站出来,他便觉得可以借一股东风,也可以站出来,谁知道陛下竟然这般蠢。

  他气得好几天吃不下饭,眼看就要病了,就见自家的儿子大哭着进门,求着他帮忙。

  问他做什么,他就说自己逛青楼去了,被盛瑾安抓住,如今正要禀报圣上。

  于翰林顿时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就倒了下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就听夫人说儿子的官职已经丢了。

  他先是打了儿子一巴掌,然后问明缘由,“我再三说教你不准去那种地方,你如何去的?”

  这是先帝爷时就颁发的令法,他都不能去请陛下收回成命。

  于翰林儿子已经慌得不行,十年寒窗苦读,才换来如今的官职,怎么能轻易的丢掉,他痛哭流涕,“父亲,儿子真的是第一回 去。”

  于翰林家教严,所以他真的自小就没有去过青楼。这回也是被好友骗了。